师资队伍

李格升
|
姓名 |
李格升 |
出生年月 |
1964.2 |
性别 |
男 |
职称 |
教授 |
|
邮箱 |
gsli@whut.edu.cn |
硕/博导 |
博导 |
|
联系电话 |
027-87651489 |
|||
研究领域 |
内燃机代用燃料和燃烧研究、液化气储运安全特性研究 |
|||
教育经历 |
1985/09-1988/06,原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内燃机专业,硕士 1981/09-1985/07,原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内燃机专业,学士 |
|||
工作经历 |
2008/6至今,武汉理工大学,热能工程系,博士生导师 2003/11至今,武汉理工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 1997/07-2003/10,原武汉交通科技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热能工程系,副教授 1992/07-1997/06,原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内燃机专业,讲师 1988/06-1992/06,原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内燃机专业,助教 |
|||
科研项目 |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479149):船用LNG-柴油双燃料燃烧反应动力学及其与发动机缸内流体动力学协同作用的基础研究(2015.1-2018.12) 2、主持交通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15329811130):船用LNG-柴油双燃料燃烧特性研究(2015.4-2017.3) 3、主持国家能源局和海事局项目:LNG燃料动力船舶标准研发及试验研究(2012.5-2013.5) 4、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1CDA058):生物乙醇燃料在发动机中应用的基础研究(2012.1-2013.12) 5、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9CDA029):含水酒精重整及重整燃料应用基础研究(2009.1-2011.12) 6、主持“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2007CB216410):富氢混合气低成本制备与应用的基础研究(2007.3-2009.2) |
|||
代表性论文及著作 |
[1] Gesheng Li*, Junjie Liang, Zunhua Zhang, Le Tian, Yi Cai, Linyuan Ti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laminar burning velocities and Markstein lengths of premixed methane−n-heptane−air mixtures, Energy & Fuels, 29(7), pp4549-4556, 2015.(SCI收录) [2] 谢倩,张尊华,梁俊杰,李格升*. LNG废气重整发动机燃烧特性模拟研究, 内燃机学报, 33(4), pp1-10, 2015(EI收录) [3] Junjie Liang, Gesheng Li*, Zunhua Zhang, Zhuang Xiong, Fan Dong, Rui Yang.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on laminar premixed flames of ethanol−water−air mixtures, Energy & Fuels, 28(7), pp4754-4761, 2014. (SCI收录) [4] 李格升*,梁俊杰,张尊华,熊壮,杨锐. 掺氢对乙醇-空气预混火焰不稳定性的影响, 工程热物理学报, 35 (4), pp787-791, 2014. (EI收录) [5] 张尊华,李格升*,沈宇,李龙欢,杨锐,高孝洪,含水乙醇-空气预混层流燃烧特性的试验,内燃机学报, 31(1), pp59-64,2013(EI收录) [6] 张尊华,李格升*,梁俊杰,熊壮. 乙醇-空气预混层流燃烧速度的试验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41(8), pp128-132,2013 (EI收录) [7] 俞昌铭,单彦广,肖金生,李格升,童莉葛. 液化气储罐受热引爆机理分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35(4), pp522-530,2013(EI收录) [10] Y. P. Hu, Gesheng Li, Yingduo Yang, Xiaohong Gao, Zhihong Lu, Hydrogen generation from hydro-ethanol reforming by DBD-plasm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37(1), pp1044–1047, 2012(SCI收录) [12] 李格升*,熊庭, 振动环境下液化气罐内饱和液体状态变化规律研究,安全与环境学报, 10(4 ), pp168-170,2010 |
|||
所获奖励 |
2014年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2012年获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二) |
|||
国际交流与合作 |
无。 |
|||
招生专业 |
硕士招生专业 |
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动力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
||
博士招生专业 |
轮机工程、动力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
|||
毕业生主要去向 |
高校、研究院所、车船企业研发中心等单位。 |